超文本寫作
Lawrence Li
這個話題真的有可能在中文世界討論嗎?John Gruber 在二零二四年說社交網絡打殘了超文本寫作,這句話在中文互聯網幾乎毫無意義。什麼超文本寫作?什麼打殘不打殘?中文閱讀的最大平台微信公衆號早就禁用了外部鏈接。一整代中文讀者不僅不知道有超文本寫作,看到充滿鏈接的文字甚至會覺得不舒服。Heck,鏈接在中文裏經常都不叫鏈接,叫「導流」。
我也挺喜歡作爲修辭手法的超鏈接,但我並不能完全站在 Gruber、Jason Kottke、Nick Neer 等人一邊,也不能認同 Gruber「鏈接是信息密度的放大器」的說法。引發這次討論的這篇《紐約時報》檄文絕不是爲了信息密度而作;檄文的目的是煽動。作者知道,編輯知道,我想許多讀者也知道,大選前夜,沒有多少《紐約時報》的讀者會去點開那一百一十個字裏的廿七條鏈接進行「延伸閱讀」。它們是證據,是文責自負的姿態。我不是胡說的哦。Oh, what are you saying, that my words are not good enough for you?那點開看看就知道了。這是一則 infograph,一目瞭然是其設計標的。It’s a listicle with citations built in, and if most people don’t read the citations, then it’s just that: a listicle。
中文世界大聲喊出:who cares?有一種東西叫截圖。妳還可以全文複製備份。有沒有一種可能:鏈接會爛掉。看看啁啾會館有多少老鏈接已經打不開了?
(原載《一天世界》博客)